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健康促进

科学防控近视,守护清晰“视”界

文章来源: 作者:眼科 唐晓旭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6日 点击数:88 字号:

2025年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中国眼健康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近视不仅是视力问题,更是威胁国民健康素质的公共卫生挑战!

那么什么是近视呢?

一、近视的定义与诊断:不只是看不清那么简单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指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科学诊断需综合以下指标:

评估指标标准值 临床意义
裸眼视力≤4.9(标准对数视力表)初步判断视功能异常
等效球镜度数(SER)≤-0.50D确诊近视的核心依据
 眼轴长度 24mm(成人)预测近视进展风险的关键指标

提示:

假性近视:睫状肌过度紧张导致,散瞳验光后度数消失;真性近视:眼轴不可逆性增长,需及时干预。

孩子近视的“特殊预警信号”(家长自查表)

行为表现可能提示问题
经常揉眼眨眼视疲劳/干眼
看电视歪头眯眼屈光参差/散光 
读书串行跳字调节功能异常
拒绝画画搭积木近距离视物不适

二、近视的深层危害:不止于一副眼镜

若不科学干预,近视可能引发 “视力滑坡”:

A[轻度近视] --> B[中高度近视]

B --> C{并发症风险}

C --> D[视网膜脱离]

C --> E[黄斑病变]

C --> F[青光眼]

附加影响:

学习效率下降:视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

职业选择受限:航天、消防等职业受限

社会经济负担:人均防控成本超万元/年

三、科学防控方案:三级防御体系

一级预防:源头阻断

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日照,紫外线刺激多巴胺分泌

用眼法则:

“20-20-20”原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约6米)外20秒)

读写距离≥33cm,照明亮度>300lux

膳食补充:深绿色蔬菜(叶黄素)、深海鱼(DHA)

二级干预:精准控制

 干预手段 适用人群 有效率
 低浓度阿托品快速进展期近视 60%-80%
角膜塑形镜 8岁以上中低度近视 50%-70%
离焦功能性镜片各年龄段30%-50%

三级管理:并发症防治

高度近视者每年进行:

眼底照相

眼压测量

OCT检查

专家提醒:近视不可逆,但可控!6岁前是防控黄金期,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视光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数据来源《国民视觉健康报告(2025)》)

开州区人民医院眼科咨询电话:023-52226921

感动 同情 无聊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愤怒
更多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