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NAVIGATION关于穴位埋线的那些事儿
您的体重引起国家注意啦!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提出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今年是第一年。近期,我院康复医学科接诊了不少穴位埋线减重的患者,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穴位埋线的哪些事儿。
一、体重的分类标准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可根据腰围直接判定(见附表)。
中国成人(18 岁及以上)体重判定标准
类别 | 体质指数(BMI),kg/m2 |
体重过低 | <18.5 |
体重正常 | 18.5 ~23.9 |
超重 | 24.0 ~27.9 |
肥胖 | ≥28.0 |
根据腰围对成人中心型肥胖分类
分类 | 男性 | 女性 |
中心型肥胖前期 中心型肥胖 | 85cm≤腰围<90cm 腰围≥90cm | 80cm≤腰围<85cm 腰围≥5cm |
引自:《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 —2013)
二、经研究与肥胖症相关的疾病
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生殖健康、心血管疾病、肿瘤、精神心理异常等,中心性肥胖还是胆石症的高风险因素,由于承重应力作用,肥胖症也是膝、骨关节炎、腰椎疾病等发病和疾病进展的主要风险因素。
三、肥胖症治疗有多种手段
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而中医治疗肥胖可通过中药、针灸、穴位埋线、耳针疗法、振腹法、太极拳等达到减重目的。
穴位埋线作为绿色、健康、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受到大家的青睐。
1.基本原理
穴位埋线是在中医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将可吸收医用蛋白线埋入特定的穴位,使其在穴位内产生持续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抑制食欲、调节内分泌、提高代谢,以达到减重的目的。
埋入的蛋白线,在体内逐渐分解吸收,大约14-21天,持续刺激穴位,延长针灸效果,避免频繁针刺。
2.常选穴位:天枢、足三里、带脉穴、大横、滑肉门、中脘、丰隆等,我们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辩证选取相应穴位。
天枢穴:大肠募穴,调节大肠功能、疏通经络,改善内分泌,提高代谢。
足三里: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刺激迷走神经、调节胃肠蠕动。
带脉穴:有研究指出可能影响腹肌张力,辅助腰围缩减。
丰隆穴:化痰祛湿要穴。中医理论中,肥胖者多有痰湿内蕴,刺激丰隆穴可化痰湿,减少体内痰湿的积聚。
3.操作过程
①专业评估: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辩证选取穴位。
②定点消毒:对选择的穴位进行局部消毒。
③埋线操作:应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将可吸收医用蛋白线埋入选定的穴位皮下组织。
4.注意事项
①保持埋线部位的清洁干燥,24小时针眼不沾水,埋线当天不洗澡泡澡,禁止游泳。
②埋线后,有少数人可能出现疲倦乏力、低热、局部埋线处淤青或肿块,一般2-5天可消除。
③局部埋线处会出现酸、胀、痛、痒等均为正常现象,一般3天左右会消失。
④埋线后3天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如长时间步行、跑步、爬山、跳操等,以免大量出汗导致感染或引起埋线局部肿胀;
⑤局部皮肤感染溃疡、月经期、对蛋白质过敏者、有出血倾向者等,不宜埋线。
⑥一般间隔2-3周埋线一次,总共埋线4-6次。
5.与其他方法比较
与传统针刺:穴位埋线俗称“长效针灸”,其埋入的蛋白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治疗时间短,不需要长时间留针,即做即走;疗效比传统针灸更为持久,可减少就诊次数。
与药物:规范操作下,穴位埋线3个月平均减重3-8%初始体重。效果弱于口服司美格鲁肽,但无恶心腹泻头晕等相关药物副作用。
四、配合科学饮食、运动
用现在的大白话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1.合理饮食:膳食干预是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手段,在我院营养科门诊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结构,在限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保证我们健康减重。
2.适度运动:推荐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通常需要每日进行一到两次运动。另外结合抗阻运动以维持瘦体重。
五、穴位埋线其他适应症
内分泌代谢疾病:如高脂血症、脂肪肝等。
慢性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腰突症、骨性关节病等。
消化系统疾病: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非萎缩性胃炎等。
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失眠、面瘫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参考文献:
1.《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版)》
2.《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 年版)》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