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征途谱华章———开县人民医院发展纪实之建设篇
摘自8月2日《重庆日报》
“全国百强县立医院”、“全国卫生单位先进集体”、“全国院务公开示范点”、“重庆市白求恩精神示范医院”、重庆市“三好一满意”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很难想象,这一个个荣誉的光环,会集中在一所县立医院身上。
这就是开县人民医院。建院73年来,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开县人民医院几代人上下求索,不断朝着打造渝东北医疗中心和全国区县医院典范的目标前行,在风雨征途中谱写出了一曲美丽的华章。
如今开县人民医院在医院基础设施、学科建设、医疗设备、人才结构、医疗质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实力居我市区县级医院前列,对重庆市区县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花园式就医环境 让病人舒心又安心
“完全不像是进了医院,这完全就是个花园嘛!”走进开县人民医院,不少患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患者的活动空间大不大、活动范围广不广、就医环境美不美,都可以影响患者的心情,患者心情好了,痊愈速度也会加快。”开县人民医院院长张雨雷说,医院“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宗旨,落到实处首先就是要给病人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医院的实力和水平,硬件建设必须先行。”秉承这一理念,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县人民医院积极筹划,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
在迁建之际,医院特聘重庆具有园林绿化甲级资质的设计团队——重庆“三峡广场”的设计师专门为其绿化进行规划设计,拿出1500万元打造全院景观工程,在短时间内将医院建成了绿树环保、现代简洁、利于病人康复的“公园式”医院,于2009年6月形成了现代园林景观。
迁建后的开县人民医院一举荣获了重庆市“巴渝杯”优质工程奖,同时被授予“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称号。目前已经先后接待重庆市内外百余家医院前来参观学习。
据介绍,医院正在扩建中的内科大楼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预计10月建成。建成后能够新增病区17个、床位1000张、车位700个,使医院的硬件建设更上一步台阶。
先进医疗设备 有力保障群众健康
增强为民健康服务能力的关键就是要有一流的医疗设施设备。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广大患者对医疗硬件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事求是地讲,先进的医疗设备可在短时间内提高医院综合实力,特别是诊断准确率,并为其注入活力,带来生机。”张雨雷介绍,在基础的硬件设施投入上,医院从不吝惜,前后总共投入超过2亿元来添置“装备”。
目前医院拥有编制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1100张,是全县120急救、创伤急救、孕产妇急救、中毒急救、微创诊疗、血液透析中心。24层高的主楼,ICU科、神经科、肿瘤科等科室齐全,拥有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顶尖设备,学科优势明显,其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级医院前列。同时,医院投入上千万元建设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和便捷的物流传输系统也有力地支撑着整个医院的运转。
苦练“内功” 让群众放心就医
硬件设施上去了,“内功”的修炼也必不可少。
近年来,开县人民医院探索出了一条不断增强医疗质量的途径。一批懂管理、精技术、乐奉献的学科带头人的涌入,大幅度提升了医院的“医、教、研”水平。专业病区由2008年的8个发展到目前的22个,已具备完善的学科建设体系。其中骨科、儿科为市级特色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检验科为市级重点建设学科,肿瘤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新生儿科等已形成一定的区域优势。
通过实施技术创新“135”战略(即每个科室每年必须完成1项新技术推广、3项新技术项目开展、5例疑难重症诊治),3年来,开县人民医院推广完成应用技术项目5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170余项,特殊疑难疾病诊治300余例。是重庆市首个市级科研机构落户县级医疗单位的先行者。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愤怒 |
上一篇:开县人民医院举行“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授牌仪式[ 10-14 ]
下一篇:创新人才建设机制 获高层次人才自主招录权——开县人民医院发…[ 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