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转载

李红军:一个心里时刻装着病人的医生

文章来源: 作者: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7日 点击数:1,091 字号:

摘自《开州日报》第804期 (特约记者 黄建新 通讯员 廖健 文/图)

http://kzrb.kaixian.tv/Html/2010-9-28/6961.html

李红军在做手术

  开县新闻网讯  李红军,男,现年36岁,重庆市开县岳溪镇人,开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主任。他形体消瘦,走路一瘸一拐,但他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诠释了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和高尚品德。

  立志做“第三种医生”

  我国著名医学家洪昭光教授指出,目前的医生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就病论病,见病开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治病,不治人。第二种医生不但治病,而且治人,在诊病时,能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病因,解释病情,同时控制有关危险因素,使病情全面好转,减少复发。第三种医生不但治病治人,而且能通过健康教育使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使健康人不变成亚健康人,亚健康人不变成病人,早期病人不变成晚期病人,整个人群发病率、死亡率下降。

  做“第三种医生”,是李红军孜孜不倦的追求。

  2002年,他摒弃眼科领域传统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率先自主开展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该手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术后病员住院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几年来,经过他的手,使一大批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临床工作中,他极其熟练地开展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抗青光眼手术、活动性义眼台植入术、上颌窦手术等大型手术,并于2002年、2005年、2008年参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工作,受到重庆市残工委的表彰。

  15年来,立志做“第三种医生”的李红军,一直关心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他总是利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爱眼日”、“爱耳日”,组织开展义诊和宣教工作。在前往乡镇参加眼病筛查时,也总是拿出微薄的工资为那些视力残疾的患者捐款。

  开县某中学一位18岁的高中毕业生,在一次意外中左眼受伤失明。李红军在为她治疗中觉察到她的言谈中竟流露出轻生念头,他深知心病还得用心医,于是,除了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他还一次次奔走于学校与这位学生家庭之间,进行心理治疗。这位学生很快摒弃了轻生的念头。今年高考,这位学生发挥得很好,已被重庆大学录取。

  在开县的眼科领域,李红军已不仅是一个治病的医生,更是一个疗心的医生!

  李红军此生的心愿就是:持之以恒,不计较个人得失、名利,立足开县,放眼全国,通过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医疗行为的结合,为减少白内障的发病率、致残率作出不懈努力,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重大疾病控制模式和医学科普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不能让病人一天看不到我”

  不论是李红军的病人、同事还是家人,只要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李红军就是一个心里时刻装着病人的医生。即使是生病了,他也不顾自己的病情坚持回到工作岗位。

  两年前,李红军膝关节半月板再次受伤,为不影响工作,他拖了半年多才去动手术。按常规,手术后两三个星期才能下床走动,可李红军在手术后第四天就让护士推着轮椅去病房查房。当时的一位病人回忆说,那时病号几天都没看到李主任了,心里都觉得不安,没想到李主任竟坐着轮椅过来查房,大家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直到现在,李红军的左膝还落下病根,走路时左腿更是显得不大自然了。但李红军说:“我就是不能让病人一天看不到我!他们见不到我会心慌,我见不到他们也会担心。”病人们都说,看到李医生就如同吃了颗定心丸,心里踏实。

  一个患白内障的9岁小女孩,在和李红军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依赖上了李红军,哪怕是听到了李红军的声音也会很高兴。那一次小姑娘因手术需要深静脉插管,在进手术室前,哭着闹着一定要见李红军才肯进去。

  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患了鼻咽癌,已经进入晚期,一天深夜,他突然病情变化,高热、气促、呼吸困难,他当时要求值班医生让他见见李红军。值班医生为了让忙碌一天的李红军好好休息,就没有去叫,病人当晚去世了。次日李红军知道了此事,非常难过。此后他给同事定了一条规定:“凡是危重病人,无论什么时间要见我,一定要尽量给予满足,要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到安心,减轻恐惧感。”

  李红军总是保持与病人24小时联系的畅通,有时深夜接到病人家属的一个电话,李红军都拖着极不方便的双腿毫无怨言地赶到病床前。李红军总是说,再严重的病人,医生都不能放弃治疗,只有让病人看到医生的信心,病人才会有信心。

  “他让我看到了希望”

  “我能有今天,我要感谢李医生。他让我看到了希望。”

  五年前,在开县务工的张先生因意外眼睛受伤,肇事者逃逸,家人也远隔千里。他被安排到了一间没有窗户、灯光昏暗的病房里,孤零零的就他一个人。“脑子空空的,不知道怎么办。”说起五年前的情景,张先生这个七尺男儿流下了心酸的眼泪。一天,李红军来了,坐到病床上,拉着他的手,尽管话很少,但张先生感觉全身像电流过一般,感觉有了希望。“五年了,我都忘不了那一幕。”张先生边说边抽纸抹眼泪。“当年要不是李医生拉我一把,我一定过不了那道坎。”

  为患者设身处地地着想,对李红军来说远不止这些。为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他竟然三个星期没离开科室,仅以方便面充饥;为给病人找到最佳治疗方式,他曾在自己身上进行临床实验……所有被他医治过的病患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所震撼。

  李红军常说,有些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和他们交流时笑得和蔼一点,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回答疑问时耐心一点,病人有什么困难自己力所能及帮助一点,这些对我个人而言,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而已,而对病人而言,换回的可能就是生活的希望。


感动 同情 无聊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愤怒
更多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