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医院新闻

朱贤富:开县医疗援外第一人

文章来源:开州日报 作者:开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4日 点击数:670 字号:

朱贤富:开县医疗援外第一人

朱贤富在查阅资料

  (本文来源于开州日报)今年35岁的朱贤富是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在一线工作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5个多月的组织考察、集中培训后,2014年被重庆市卫计委指派为我国第七期医疗队队员,将赴巴布亚新几内亚参与为期2年的国家援外医疗工作,成为开县医疗援外第一人。

  从小热爱医学,视白求恩为人生“标杆”

  朱贤富是湖北省利川市人,毕业于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院,2003年响应“支援西部大开发”号召,成为开县引进的第一批本科生中一员。如今已在医疗前线工作十余年。

  谈及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一职业时,朱贤富说:“爷爷和父亲都是医生,我从小耳濡目染,对中西药很感兴趣,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热爱。”由于经常接触药物,对一些简单药品的特性也相对了解,这成了朱贤富童年时候的一大优势,同学们都很羡慕他的学识。伙伴的认可和父母的引导,坚定了他成为一名医生的决心。

  朱贤富从小成绩优秀,因为家庭原因,对学习过的《白求恩大夫》这篇课文印象十分深刻。“当一个人在我认同的行业里做出成绩,或者作出牺牲时,我就会特别崇拜这个人,以至于视他为人生的‘标杆’。”朱贤富说,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当初只是知道白求恩,但在2003年‘非典’期间,我看到了更多的‘白求恩’。”朱贤富说,他们跨越种族、国籍和语言,为祖国的医疗事业作出了奉献,他们是值得敬佩的人。所以在毕业那年,他毅然决定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成为一名医生。

  凭借精湛医疗技术,被选派为援外队员

  十几年来,通过不断学习和刻苦钻研,朱贤富逐渐成为技能全面、医术精湛的医生。因为长期坚守在临床一线,朱贤富了解病人的痛苦,对待病人也十分热心。

  “朱医生从医十几年,医术特别好,救治了不少病人。”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邓辉书说,朱贤富认真负责,对病人很有耐心,特别是危重病人,更是呵护备至,科室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赞在心里。

  患者刘静对记者说:“刚入院的时候,朱医生过来和我聊天,叫我好好养病,有啥子问题都可以找他。他非常负责,经常来查看我的病情,对病人相当好。”

  今年2月,重庆市卫计委开始组织我国第七期医疗援外队伍,县人民医院获得一个名额。在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使下,朱贤富跃跃欲试。了解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医疗条件相当落后,缺医少药状况严重,尤其是神经外科医生非常紧缺,他更坚定了自己援外的决心。

  朱贤富说:“我内心也有恐惧感,毕竟不熟悉那边的情况,听说社会治安不好,而且是艾滋病红色区域,但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不分国籍。”

  最终朱贤富以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过关斩将被选派为援外队员,成了开县医疗援外的第一人。

  做国际主义战士,为完成使命作充分准备

  决定了要去巴布亚新几内亚后,朱贤富开始了艰难的学习过程。“英语是通用的国际语言,现在没事就拿本英语词典学习,希望能快点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朱贤富笑着说。

  朱贤富还告诉记者,学英语不是最困难的,他担心的是去那边后,怎样和其他国家的同行进行交流,毕竟神经外科的病情不好描述,尤其是医学上的专业词汇不象平时日常交流用词,一个词的字母可能有十几个,根本记不住,何况要求说出来。所以他采用了土办法,就用“音译”的方式翻译成中文,慢慢记。

  经过五个月的培训,朱贤富的英语水平、专业技能、安全知识都有了显著提高,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有了充分的了解。

  同样是医生的妻子王振华说:“朱贤富曾多次和我讨论关于他去援外的事情,我在网上看到这个国家时局动荡,社会治安不好,作为妻子,刚开始我是坚决反对他去的。”后来在朱贤富再三劝说下,王振华最终改变了态度。“我也是一名医生,晓得医务工作者身上的使命,后来我想通了,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义,我们要把它当做一项光荣的使命去完成。”王振华说。

  “这次我们医疗队任务是担任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斯比港医院的医疗技术总监,我希望把在国内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起来,解除当地人民的病痛,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并且把他们当地的情况与我们国内的各位专家、同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朱贤富说,这次机会也圆了他儿时的梦想,做一个白求恩大夫那样的国际主义战士。

  记者手记:

  朱贤富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患者的病痛,以严谨的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同事;用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行为,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用无悔的付出将医生的爱向全世界传递。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

感动 同情 无聊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愤怒
更多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