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科研项目开县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正式启动

文章来源: 作者: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6日
  
    目前,听力障碍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四大疾病之一,先天性耳聋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医院及家长的重视。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卫生部第64号令《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开县人民医院耳鼻喉·颌面外科成功申报市级科研项目--《开县新生儿听力残疾流行病学调查》,购进所需设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于3月5日正式启动,对先天性耳聋的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聋而不哑。
                            欢迎垂询:52663760 52663969
 
 
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问答:
 
我的宝宝特别健康,为什么还得做听力筛查?
    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颁布第64号令《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常规项目。即使在小地方医疗没筛查条件,也建议转到有条件的医院。通过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干预,以使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实现聋而不哑,减少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障碍,使他们尽可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而减轻国家、社会、家庭负担。 
 
什么时间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最好?
    新生儿出生3天前进行听力筛查,假阳性率较高,造成假阳性较高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中耳积液,耳道内羊水及皮脂分泌物堵塞,使中耳传导障碍,导致耳声发射信号减弱或消失。随着新生儿出生后时间的增加,残留耳内的羊水逐渐吸收,干扰因素逐渐下降,听力筛查通过率逐渐上升。因此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出生3天后。
 
听力筛查会不会损害宝宝的耳朵?
    听力筛查方法是将小耳机放入孩子的耳朵,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等方法,对新生儿的听觉系统进行初步评估。这种检查是无创伤的,检查的时间也很快,不会对耳朵造成损害。
 
筛查“通过了”,代表孩子一辈子不会耳聋吗?
    宝宝做听力筛查后,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家长往往会说“我孩子耳朵正常”,这个说法并不严谨,正确的表述应该是“通过检测”。这是因为,听力筛查检测的是耳蜗功能,所谓找出“先天听力损失”者,通过了这项检测,仅代表孩子的双耳没先天缺陷,不保障后天耳聋。比如,孩子患脑膜炎、中耳炎均可影响耳神经,造成耳聋。
 
如果检测显示“未通过”,代表宝宝是“聋儿”吗?
    千万不要以为“未通过”就是“聋儿”,只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听力干预,最终使大部分听障患儿能正常地说话、听声音,完全可以做到聋但能听到声音,聋但不哑。
    首先,判定宝宝听力是否有异常要经过多次检查,这个流程一般是:在宝宝出生后3~7天进行听力筛查,如果初筛不通过,可以在宝宝42天时再进行复筛;如果复筛还不通过,应在3个月龄内行听力学诊断、评估。如果这时还确定小孩的听力不正常,就得查找原因,针对原因区别治疗。
    对不同程度的耳聋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轻度听力损伤者只是有些低音听不清楚,这类孩子可以不用干预,家长只需跟孩子多交流,通过语言干预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就可以了(因为听力会影响语言能力)。当然,如果对声音要求高者也可以配助听器;中度听力损害的孩子可以一辈子佩戴助听器;重度听力损伤患儿如果戴助听器效果好,就可以一直戴助听器,如果效果不好则可以植入人工耳蜗;极重度患儿基本听不到声音要植入人工耳蜗,目前,人工耳蜗(内耳的替代装置)一般由政 府、残联、慈善机构免费出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