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护士节】主任护师康文兰:用暖心护理助力患者康复之路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6日

5月6日下午,我院康复医学科病房里,护士长、主任护师康文兰正在耐心地指导70岁的脑梗患者伍奶奶做康复训练,不时纠正她的动作。“康复训练每天都要做,这样效果就会好很多。”康文兰关切地叮嘱道。

在26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康文兰与病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管是作为普通护士,还是走上护士长的岗位,她没有一天离开过自己的病人,收获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被医院评选为“优秀护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康文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每看到偏瘫、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言语吞咽障碍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她内心就十分难受。

近几年,开州区的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高,脑卒中患病率也随之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逐渐增多。见此情形,康文兰为了提升自身技能,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于2018年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学习。回来后,康文兰便带领科室全体护理团队,共同开展了新技术项目: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间歇性导尿、说话瓣膜的应用(恢复气切患者的说话能力)等,用实际行动,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位患者,最大程度上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2020年,89岁的张大爷入院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在床,同时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张大爷的家属整日忧心惶惶,老伴更是以泪洗面。针对张大爷的情况,康复医学科的全体医护团队决定为其开展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等护理措施。

指导科内护士进行IOE操作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营养管灌入糊状或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有效预防感染,避免食物反流,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文兰介绍,由于不需要保留鼻饲管,就不会造成食道粘膜和胃贲门处粘膜的压疮,同时在插管过程中还能刺激舌根部,诱发吞咽反射,所以“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目前,康复医学科已成功开展40余例。

对患者而言,疾病除了带来身体上的伤痛,还有心理上的考验。刚开始,张大爷并不接受这个操作,康文兰耐心反复地指导和沟通,向张大爷和他的家属介绍了很多在我院康复成功的案例,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相信现代医学。

“现在的医疗水平这么好,你别有太多的顾虑,在治疗期间有需要我们帮助的,我们一定会尽力,只是希望你能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配合治疗好吗?就算不是为了自己,也当是为了孩子。”私底下多次推心置腹的沟通开导,加上专业的治疗和护士们无微不至的护理照顾,张大爷心态有了明显的改善。由于吞咽障碍患者需要长期规范的管理,康文兰与科室护士还悉心指导张大爷及其家属学习后期居家自我管理。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张大爷逐渐好转,临出院前,家属已能正确自行规范操作。

除了始终坚持在一线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外,康文兰还不断提升业务操作水平,获聘重庆市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重庆市护理学会会员,发表学术论文7篇,科研2项。

科室护理培训

同时,康文兰更重视康复护理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自2020年5月我院智能康复中心正式运行、2021年3月康复医学科二病区投入使用以来,科室住院重症康复患者越来越多。为了向重症患者提供更优质、专业的服务,康文兰制定了多项措施和培训计划,特别是人工气道的学习,以达到有效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缩减患者住院时间的目的。疫情期间,康文兰还通过线上培训等多种形式,持续提升科内护士综合能力。

患者的认可是我们永恒的动力

人工气囊的管理、人工气道湿化、气切护理……一项项扎实、精湛的护理技能,让康复医学科护理团队在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了一面又一面的锦旗。

说起工作,康文兰满腔热情。她说,作为康复护理人一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更多的康复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生活、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