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二十大(6)】主任医师何亚平:临床医生心中的“定海神针”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9日

“病理乃医学之本”,病理诊断结果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病理学诊断被称作是疾病的最后诊断与“金标准”,所以病理医师有“医生的医生”之称。我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何亚平,就以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医术,成为临床医生心中的“定海神针”。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病理科和病理科医生的水平,是医院医疗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在精准医疗时代,病理学诊断的任务已由传统的确定病变性质、鉴定组织起源、明确病变分类及相关组织学亚型、明确分级和分期等向预测性诊断、治疗性诊断转变,进而实现精准病理诊断转变,对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病理诊断审核工作

为了更好地带领科室,何亚平作为科室的管理者,在病理诊断岗位上二十余年如一日,坚持学习、不断进取,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时光能给付出者以馈赠,医术见证着何亚平年复一年的执着。几年前,一名肺癌患者到我院检查,诊断为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何亚平通过基因检测发现ALK融合基因突变。经过与临床医生的紧密协作,规范靶向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肺癌与转移病灶均消失。患者已有三年病史,目前仍健在。

“一份精准的病理报告发出,是我最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在二十多年的病理诊断中,何亚平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心与爱心对待每一份病理报告,坚持每份报告实行审签制。“何主任还每天审核报告呀?混得撮哟。”何亚平听到医生们的调侃,他都是一笑了之,就是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使他从业以来无一例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发生。

一直以来,何亚平都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新知识、新进展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聆听专家的经验教训,学习诊断思路、诊断的方法,不断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先后到华西医院和同济医院病理科深造学习,在重庆市第一届临床病理诊断读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优异成绩,2017年作为全国区县医院的唯一代表在北京协和医院参加了全国病理质控会议并在会上进行了工作汇报,2018年重庆市医学会病理年会在我院成功举办,2021年在重庆市医师协会病理年会作为大会主持,在重庆市医学会病理年会上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病理高峰论坛学术交流,多次聘为重庆市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重庆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截止目前,何亚平在国家级及省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何亚平在自己坚持学习积累的同时,更注重年轻病理医师的培养。“病理医生紧缺,培养周期较长,一直是病理学科面临的共性问题。引进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一直以来我都作为科室发展头等大事来抓。”

何亚平作为学科带头人,想了很多办法来打造人才梯队。寻求医院政策支持,在科内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加快、加强年轻人的培养,不管科室工作有多繁忙,每年必须选派1-2名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何主任不但治学严谨,而且对我们也是高标准、严要求。”科室医生说。

科内业务学习

同时,何亚平组织科室每周开展疑难病例讨论,要求每个人大胆发言,提想法、提问题、提建议,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为我院病理科不断提升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设备设施的增添注入新的动力。

在何亚平和科室团队的努力下,术中冰冻吻合率、病理诊断准确率、病理报告及时率、免疫组化的优良率等各项质控指标均获得市级专家的高度评价。2021年,首次通过分子病理相关的室间质控活动,标志着科室技术检测能力与质量结果达到国家标准。

“所倾注的心血和付出的辛劳,所经历的风雨历程,真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何亚平感叹道。十多年来,何亚平带领着病理科从无到有,从开始隶属于检验科的一个检测室到现在成为医院独立的一级科室;从当时3个人独立建科,只有两间房屋、设施简陋的小科室,到如今已发展成为标准化病理科,拥有14名优秀医务人员,功能分区规范、技术全面、流程合理、制度健全,多次获得质控优秀,成为重庆市首批区县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创建科室。

何亚平说,下一步工作将重点聚焦迎接三甲周期性复审、创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和成立规范的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三个方面。

“有了精准诊断,才能精准治疗;尽量满足临床需求,服务于病人。”何亚平说,他将牢记自己身为“病理人”的职责,不断做大做强开医病理科这块招牌,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