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芬自1990年川北医学院毕业后,就进入我院工作。从风华少年到为人师长,从稚气未脱到大气沉稳,从懵懂新入到一科主任,她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医生”,获得医院首个中国医师节“最美医师”称号及“先进科室优秀管理者”荣誉称号。谈及从医的这三十余年,她说:“我不敢说我是很优秀的医生,但我起码是个合格的医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每一个患者。”
仁心仁术 患者生命的守护人
“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就会发现他们身上不同的疾病问题;始终抱着求学的心态,就不会有职业倦怠。”今年,是胡庆芬担任内分泌科主任的第7个年头。多年来,无论是坐门诊、会诊,还是查房,胡庆芬从来不依靠下级医生查体,都会自己去“视、触、叩、听”,也正是因为她的仔细和亲力亲为,更能及时发现旁人发现不了的体征,从而使内分泌科疑难病症的诊断如拨云见日。她以实际行动,告知了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如何做好当一名临床医师……
查房(左2)
有一年冬季深夜,急症收治一位腹痛、呕吐厉害的病人,基础疾病重,值班医生判断为酮症酸中毒并进行常规治疗。凌晨2:00,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休克原因不明,胡庆芬接到科室电话后,10分钟内赶到病房,立即对患者进行查体,按其脉搏、听其心跳、实施抢救,协助气管插管,一直护送患者至监护室,并坚持每天早晚去看病人。经过几天的诊治,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平稳转回内分泌科。
出院前夕,患者特意等到胡庆芬来查房的时候,将自家新鲜采摘的“柿子”放到她的怀里,激动的说道:“胡主任真的感谢你,多亏有你,我现在才能活着,感谢你帮忙捡回一条命!”胡庆芬多次推脱,见患者坚持要她收下,只能暂时带回办公室。胡庆芬心系患者家境贫困、生活拮据,家里人栽培果实实在辛苦,若是白白浪费了“柿子”也不应该。在和主管医生商量后,胡庆芬用市场价买了患者的爱心柿子。
不光如此,胡庆芬在门诊坐诊时,遇到年老贫困的患者开药,现金付款不够,老人机又无法使用微信时,考虑患者病情不能断药,来一趟医院不容易,她总会主动为患者垫付。同科室的医护人员也是多次听到患者主动谈及,才知道胡庆芬经常默默帮助着患者。
未病先防 患者健康的守门人
进社区办讲座
在农村地区“小病扛大病拖”现象较为普遍,提高疾病认知、强化健康管理,惠及更多的开州百姓,是胡庆芬所在科室的服务理念。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群体的不断扩大,很多患者是在出现了并发症后才开始在意糖尿病。就是在这样的不在意的过程中,糖尿病导致的肾病已经成为肾透析患者的首位原因;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出现出血失明,已经成为工作年龄非外伤性致盲的首位原因;糖尿病足导致截肢已经成为非外伤性截肢的首位原因;此外,还有40%的人死于糖尿病关联的心脑血管疾病……
面临如此恐怖的数据,大众落后、消极的待病思想,为了强化对慢病患者的管理,胡庆芬十分注重“未病先防”。每年带领科室医护团队举行糖尿病科普活动,下基层办义诊、进社区开讲座;同时,还搭建了一个医患沟通的网络平台来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让重点人群了解糖尿病、关注糖尿病。
“内分泌科常常和很多临床科室密切关联,诊疗疾病和培养年轻医师都有赖于多学科合作,医疗的发展要有团队精神!”胡庆芬表示,科室将整合多学科资源,紧密协作,更好地服务开州百姓健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