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被医院评选为先进科室优秀管理者,在重庆医学会风湿专委会举办的论文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20年,被评选为“开州区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并成功晋升为主任医师——她,就是血液风湿免疫科主任舒华娥。
扎根开州 创建新科室填补区域空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22年3月25日,现年46岁的舒华娥,在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了15年的她,作为医学引进人才,不远千里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开州,到我院血液风湿免疫科从事临床工作。
舒华娥主任查房
作为引进人才在医院工作的第一年,舒华娥就被院党委委以重任——从事血液风湿免疫科的创建工作并担任科室主任。“这是院党委对我器重和信任,我必须不辱这份器重和信任,把这个科室创建起来,让开州血液和风湿病患者就近得到专业精准的诊治。”
血液风湿免疫科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与呼吸、感染、神经、内分泌、肾内、骨科等多个专科交叉,是疑难杂病最多的专科之一。
面对一门新兴的学科,舒华娥尽管感觉压力大,任务重,但她没有半点陌生和无措,反而信心百倍,干劲十足。“不少患有血液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无法得到规范的诊治,我很想将我掌握到的知识和技能带来开州,改变这一现状,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挑战。”
万事开头难。舒华娥扩大科室规模,加强人才配置,面向社会和各大医学院招聘血液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并对招聘进来的10名医护人员进行为期1个月时间专科知识培训,为科室实现医、教、研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数篇,其中SCI1篇、CSCD1篇,主持和完成重庆市科研项目2项,区级科研1项。
经过3个月紧张有序创建,血液风湿免疫科专科门诊、专科病房挂牌了,也逐渐收治专科病人,填补了全区血液风湿免疫科的空白。2018年,血液风湿免疫科获得医院先进科室荣誉称号。
坚守初心 精湛医术护百姓健康
血液风湿免疫疾病多种多样,特征是多脏器受累,老百姓在非专科看病很容易被误诊误治疗。现年52岁的袁大姐,因牙龈突然出血不止,还伴有眼结膜出血,经检查,袁大姐的血小板只有几个,需马上住院治疗,舒华娥为没有够钱的袁大姐立即担保垫付了住院押金,劝她抓紧时间住院,不能耽误。经过一周的精心诊治,袁大姐的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考虑其家庭经济情况,舒华娥决定让她改用口服药回家治疗,并为其开了疗效好、性价的比高的药,再三叮嘱定期门诊复查,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舒主任从不乱开药、不乱检查,经常打电话来问问我的病情,嘱托我用药注意事项,还在思想上开导我,叫我不要背思想包袱。”袁大姐经过半年的药物治疗,血小板一直保持正常,药物逐渐减量并停用。舒华娥深刻地认识到:“对于老年患者不仅要治愈身体上的疾病,更要加倍关注心理健康。”
患者送上锦旗
多年来,像袁大姐一样,通过舒华娥的正确诊断和精心治疗,恢复健康的患者有很多。“希望能在自己的带动下,将本院的血液风湿免疫科打造成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尖学科,服务好一方百姓。”
在舒华娥和全体医护人员数年如一日的倾情付出下,科室医疗团队也逐渐壮大,医护人员由最初11名发展到如今的21名,不仅承担了全区血液风湿免疫病的诊治工作,还承担着全区血液风湿免疫的教学工作,成功开展了血液肿瘤的大剂量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血细胞单采,血浆置换,先后指定为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两江区域联盟成员单位、噬血细胞综合征中国专家联盟重庆市分中心理事单位、重庆市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渝东北区域中心、淋巴肿瘤规范治疗与协同创新中心渝东北区域中心、巴渝血液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重庆血友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西南风湿免疫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我希望积极构建院内外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机制,让更多血液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得到精准的诊断、规范化的治疗,让老百姓看病少走弯路。”舒华娥对未来的学科建设发展充满了规划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