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成功开展首例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5日

        “病人呼吸困难、喘累、气促明显伴寒战”重症医学科护士急切地说着。原来该患者患有重症肺炎、重度ARDS、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科主任梁华兵立即对患者进行诊治,给予气管插管,以“SIMV模式”进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经过三天的治疗,在纯氧条件下,病人氧饱和度仍难以维持正常,氧合指数110mmHg梁华兵主任深思熟虑决定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俯卧位通气是重症医学科2020年科室护理申请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主要用于改善患者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提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是科首次规范化为患者施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因患者病情危重,体型肥胖,需使用升压药(多巴胺)维持血压,且患者身上带有多种管道,翻身难度大,容易发生导管脱出、堵塞,心率、血压下降,心跳骤停和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保患者安全,全科医务人员反复观看俯卧位通气教学视频,制定了详细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操作流程,并反复模拟演练翻身步骤。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前,需充分清理患者呼吸道,对患者实施镇静镇痛和肌松剂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过程容不得一丝差错,科室人员齐心协力、小心翼翼地为患者翻身。经过治疗,吸氧浓度从100%下调至50%,患者氧饱和度维持在96%。全科室医务人员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为患者进行充分的镇静镇痛治疗)

(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中)

(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中)

(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呼吸机参数的对比)

(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对比)

 

重症医学科将克服困难,以不断提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护理质量为目标,熟练地将俯卧位通气治疗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不断提升护理水平。

 

图文:重症医学科 彭敏

编辑:胡冬梅 徐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