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是一名男性,来自开州北部山区关面乡,今年46岁,此前多年在我国北方和西北部多个省区务工,因生病达5个月四处求医无效后到我院感染科就诊。
入院后,我院感染科十分重视,一方面完善检查,一方面积极抗感染治疗。但考虑到患者此前在多家医院经过了长达数个月的抗感染治疗,甚至还使用过高级抗菌药物都没有取得疗效,本地区少见的疑难感染性疾病可能性较大。感染科根据患者长期在西北地区务工、反复寒战发热,血三系减少、脾大、全身情况越来越差等一系列临床特点,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本地区少见、主要来自我国北方的传染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科室主任指示一是抽病人的血标本送开州疾控中心检查排除某些传染病,一是抽取患者骨髓从骨髓中查找病原并明确有无造血系统疾病。待检查标本采集送检完成后,病人于4月1日出院回家等待结果。4月3日,让人激动不已的结果出来了,我院检验科医生从患者的骨髓涂片中找到了黑热病小体!困扰病人数月之久并让他越来越陷入绝望的病因终于找到了,黑热病诊断随之明确了!
病因找到了,诊断明确了,感染科医生立即通知病人再次来科室治疗,但困扰医生和病人的另一个问题又来了,那就是缺乏治疗黑热病的特效药物——葡萄糖酸锑钠。由于黑热病例在开州及附近区县尚属首次发现,重庆地区也罕见,即使放眼全国每年也不过区区四、五百例,这么少的病例就导致了这种特效药物难以寻找。感染科全体医生和病人家属动员了所有联系途径在全国寻找药物,向药剂科紧急申购、百度搜索、QQ和微信群联系、亲戚朋友外地寻找等等,只要想得到的途径和办法都动用了。通过努力,当天就找到了两家药物储备点,一家在成都,一家是山东的一个生产厂家。由于成都这家采购过程繁琐,耽误时间多,病人家属就直接从山东生产厂家购药回家。在葡萄糖酸锑钠购回之前,感染科给病人采取了另外一种药物——两性霉素B治疗,在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两性霉素B副作用大,尽管病人体温下降,但精神状况越来越差,特效药物葡萄糖酸锑钠购回来后,换用葡萄糖酸锑钠继续治疗,病人病情迅速好转,症状体征逐渐消失,异常指标一天一天恢复正常,身体也很快康复,于4月19日病愈出院。
病治好了,医生和病人全家说不完的高兴。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病人给感染科王运才主任、郑义彬主治医师、李豪主治医师和检验科医生送来了一面大大的锦旗,并对感染科全体医务人员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本病经白蛉叮咬传播,以长期不规律发热,进行性脾肿大,消瘦,全血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我国曾广泛流行,现仅局限在新疆、甘肃、四川、山西、陕西、内蒙等荒漠半荒漠地区,患病人数也由50年代的50余万降至目前每年新发约250-500例,由此可见,现在这种病并不多见。本例黑热病在开州乃至渝东北地区属首例,能成功得到诊治,体现了感染科医生灵活宽广的诊断思路、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检验科医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技艺,是开州区人民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一个侧影,也反映出了感染科医务人员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精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大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