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归来有感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6日

五月的天气对于重庆而言早已不再是微风和煦,午后的烈日更是给人平添了几分烦躁。就在54日的下午,在共青团开医委员会的组织下,我们开展了以“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为主题的“五四”青年节活动,前往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参观学习。讲真,起初我仅仅是抱着游玩的态度,更何况天气如此炎热。而参观归来,自己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复了。

在我9岁的时候,来过刘伯承纪念馆一次,留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一张站在刘帅铜像下傻笑的照片。而此次参观,让我第一次切身走近这位伟大的“开国元勋”,真正了解刘伯承同志的戎马一生,对他产生崇高敬意的同时,更是被他英勇坚毅、爱国为民、勤思善学的精神所感染。

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这位元帅的右眼因中弹而致残,更不知晓他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在不施麻药的情况下进行治疗,那是怎样的钻心之痛?试问你我又有几人有这般勇气?而此时的刘伯承也不过24岁。这让我不禁对比当代的年轻人,遇事不顺就怨声载道,我想,要是遇到这样的痛苦与打击可能完全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吧。对比起革命先烈的无惧无畏、艰难困苦,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小坎坷简直不足挂齿,我们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抱怨之上,倒不如冷静的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今日和平,我们该怎样珍惜当下。

也正是革命先烈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不惜一起代价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在和平年代,你我谈爱国情怀,可能没有机会实现以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最直白的爱,但爱国行为同样能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可以对 “中国制造”多一份支持、对中华文明多一份传承,对祖国形象多一份维护。诸如此类,何尝不是爱国情怀的一种表现呢?而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信念牢树于心。

刘伯承同志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他刻苦专研的学习态度让我坚信,一份成功的背后必有十份的付出。别拿自己年纪大、没时间、没精力当借口,刘伯承同志在他58岁的时候还在为创办军事学院呕心沥血,直至耄耋之年,这位儒将都还在为国家的军事建设出谋划策。所以,勤奋学习与刻苦专研,在任何时候都不算晚。人生匆匆数十载,你我为何不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去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你我虽然不能成为一代元帅那样的伟人,但我们至少可以在他崇高精神的引领下,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