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肠内营养支持 保障患者临床治疗
肠内营养(EN)即经肠营养,指经鼻胃/鼻肠管或经胃肠造瘘管滴入营养制剂,提供各种必需的营养素,以满足病人的代谢需要,当病人不能或不愿经口摄食,或摄食量不足以满足需要时,只要胃肠道允许,应首先考虑采用肠内营养,通过以下病例可以看到肠内营养介入支持治疗的作用。
患者高xx,女,72岁,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多年。2012年11月9日因反复头痛、头昏10余天,上厕所时头晕跌倒,收入我院治疗,临床诊断为:右侧颞顶叶区硬膜下血肿、高血压性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继发性癫痫、肺部感染。患者病情重,嗜睡,不能自主进食,营养状况差。神经外科主任李军、副主任於唏、医生夏湘平十分重视,于12月26日邀请营养科会诊。营养科对患者进行了营养评估:患者身高153m、体重50kg,体质指数(BMI)21,既往3个月内体重下降>3kg,评价总分为10分,≤17为营养不良,总蛋白62.8g/L↓、白蛋白25.8g/L↓、血红蛋白98g/L↓,营养诊断为蛋白-能量营养不良。营养科认真分析,考虑患者为老年女性,有多种疾病并存,病程近50天,神志呈嗜睡状态,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拟定治疗方案为:1.先行管饲肠内营养,营养科提供短肽型复合全营养素,总量为1500kcal/d,蛋白质70g/d;2.为保证肠内营养的正常实施,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的原则,第一天提供500ml逐渐过渡到1500ml,如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要,可由经治医生肠外补充;3.定期复查生化指标,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经过营养科和临床科室的共同努力,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12月31日患者总蛋白65.4g/L↓、白蛋白26g/L↓,2013年1月4日总蛋白66.7g/L、白蛋白27.5g/L↓,患者精神状态逐渐恢复,神志逐渐清楚,吐词清晰。与经治医生沟通后于1月5日拔出胃管,改为将营养液作为营养强化添加在患者食物中,膳食的机械刺激与消化道激素的分泌可加速胃肠道功能与形态的恢复。1月8日营养科对患者再次进行了营养评估,身高153m、体重增加达54kg,体质指数(BMI)23,总蛋白71.3g/L、白蛋白29.8g/L,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1月9日治愈出院。
营养科自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近百例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此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充分体现肠内营养个性化配方的优越性,我科将加大与临床医生的合作,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为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提供可靠的营养支持保障。
(营养科:曹晓珑)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