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30年】杨发均:医学康复助力更多患者“回家”
从当初单一的理疗室到如今发展成为“传统+现代+智能”三维为一体的综合治疗科室;从有限的理疗技术到如今神经、疼痛、骨科3个亚专业组特色明显;从一开始的人才缺乏到如今拥有45名医护人员,各类人才齐全……从医31年来,在杨发均的带领下,开州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无数患者缓解了病痛、增强了康复信心,助力更多的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回顾社会。
“你救了我们一家” 特色诊疗让患者告别插管
“真的是太感谢了,你们不仅仅是救回来了我老公一命,更是挽救了我们整个家庭,谢谢你们!”看到爱人终于告别了卧床插管,可以坐轮椅回家后,这是患者蔡某家属的心里话。
原来,蔡某因意外造成颈4、颈5椎体爆裂骨折导致四肢瘫痪,ASIA分级A级(脊髓损伤的最高级别:完全性损伤),因为病情严重,患者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胃管、尿管缠身,还合并重度肺部感染。蔡某之前在不少医院重金求诊,但临床症状依旧未见好转,医院已明确告知家属,患者今生带管已成定局,但家属却始终不愿放弃,抱着一点渺茫希望转回到开州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继续治疗。
经过科室医技护联合查房,杨发均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多种临床难题,均与患者长期卧床出现消化、心血管、呼吸、泌尿多系统功能降低有关,加之超长、超剂量、超种类、超级别使用抗菌素药物,导致患者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恶性循环,影响了疾病恢复进程。
经过系统评估,杨发均将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治疗方案与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决定采取以功能恢复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方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除了将肢体被动、肠道康复、心肺功能训练、IOE技术、间歇导尿等康复特色技术分期分时在临床中开展,科室医护人员还特别注意引导、鼓励患者参与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复治疗慢慢在患者身上收到临床效果,蔡某身上的管子一根一根在减少,康复的信心也随之倍增,终于经过长达六个月的康复治疗,患者导管全部撤出,已经可以坐着轮椅回归社会,蔡某也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
“医学康复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更重要的是助力他们恢复生活的信心,进而挽救一个家庭!”这是杨发均的坚持。
“诊人之病如己病” 三大亚专业特色明显守护健康
自开州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以来,无数像蔡某这样的患者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这也是多年来康复医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进阶之路的缩影。
据杨发均介绍,如今开州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已经发展成为集“传统+现代+智能”三维为一体的综合治疗科室,康复治疗区面积达4000平方米,有独立的PT、OT、ST、中药熏蒸、艾灸、针灸、肌骨、高频疗室。2020年,医院投入1000余万元打造的智能康复中心建设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科室已形成了“一专科门诊、一智能康复中心、两住院病区”的规模。在硬件设备全面升级的同时,科室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诊疗规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发展特色技术,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治疗需求,康复医学科开启了神经、疼痛、骨科3个亚专业特色发展之路。其中,神经康复组治疗范围包括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面瘫、脑瘫、运动神经元疾病等;疼痛康复组治疗范围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肩周炎、肩手综合征、膝关节骨关节炎、肌筋膜炎、网球肘、腱鞘炎、颞颌关节炎、跟痛症、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骨质疏松等;骨伤康复治疗范围则包括四肢骨折术后、膝、髋关节置换术后、肌腱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所致的各种肢体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等。把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人做,也进一步实现了让患者满意、让政府满意、让社会满意。
在此过程中,科室也进一步聚焦特色诊疗技术,目前在中医特色治疗、现代康复特色治疗、疼痛特色治疗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大大提升了科室在区域内的知晓率。与此同时,随着康复医学科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科室医技护人才队伍配备齐全,凭借精湛的康复诊疗技术和强大的软硬件条件,康复医学科的收治规模已走在了区县同行的前列。
“科室的发展、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党的政策、院党委的关怀与培养,我将在今后的康复医疗过程中,继续践行好从业初衷——诊人之病如己病,医得他身似我身的医德医风,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对此,杨发均表示。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