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医院新闻

首例人工肝手术:肝衰竭患者的希望之光

文章来源: 作者:肾内科 徐丹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8日 点击数:1,061 字号:

肝脏具备500 多种功能,时刻进行着几百种化学反应且 24 小时无休,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当肝脏出现急重症病变,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停机”,该如何是好?

9月21日,我院肾内科历时3.5小时,成功完成首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人工肝手术。

患者王女士入院时病情危重,治疗前胆红素大于270mmol/L,持续的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加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经科室集体讨论,果断决定采取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方案。“利用DPMAS技术,以患者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的方式,实现部分肝脏功能的代偿,清除代谢毒物,使肝细胞得以再生与修复,从而达到治疗肝衰竭的目的。”肾内科主任潘险峰介绍,“迅速清除患者体内过高的胆红素,减少其毒性作用,为肝细胞的恢复创造一个良好内在环境,是打断这恶性循环的关键。”

治疗后,王女士复查总胆红素降至120mmol/L,症状明显好转,且生命体征平稳,身体无不适反应。

 

什么是DPMAS?

DPMAS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工肝治疗模式,是通过两种吸附剂联合应用,增加体内各种毒素的清除能力,迅速改善黄疸症状的同时清除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的,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该技术已被写入国内肝脏病血液净化领域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指南《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指南(2016年版)》,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与关注,成为临床治疗重症肝炎的前沿技术。

另外,DPMAS技术还适用于急进行肾小球肾炎、重症肌无力、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肾移植排斥反应、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等患者的治疗。

此次DPMAS治疗的成功,标志着肾内科在危重患者的器官功能支持方面取得了全新的进展,填补了开州区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未来,对于重症肝病及肝衰竭治疗,以及各类疑难、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提升价值,也为肾内科,乃至全院重症患者治疗抢救提供了新方法。

科室简介

开州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于2012年应用CRRT技术,并成立了CRRT亚专业组,配备专职的CRRT医护团,承担全院CRRT治疗。科室目前拥有2台进口的CRRT设备,能够开展CVVH、CVVHDF、CVVHD、 PE、DFPP、CPFA、CVVH串联HP、DAN吸附及SLED等多种新型血液净化模式,在CRRT治疗使用的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也颇具特色。成功救治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挤压综合征、脓毒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肌无力等危重症患者,获得医患的广泛好评。

 

感动 同情 无聊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愤怒
更多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