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医院新闻

我的巴新援外生活记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开县人民医院 朱贤富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1日 点击数:373 字号:

 

    我们为中国医疗队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第七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委派,于2015113日经由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飞到香港国际机场转机,历时共17小时到达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机场。对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了解仅仅从网上了解。巴布亚新几内亚(全称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英语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简称巴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主要涵盖新几内亚岛东半部,西邻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澳大利亚和所罗门群岛隔海相望。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一个落后国家,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农业占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34%2003年)。主要出口有矿产和农产咖啡、可可、椰干、棕油、橡胶、木材及海产等。目前人口共有700万人,土地面积48万平方公里。莫尔兹比为其首都,而莫尔兹比总医院(PORT MORESBY GENERAL HOSPITAL)就是我们此次援助目的地。

    其官网介绍莫尔兹比总医院(PORT MORESBY GENERAL HOSPITAL)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最大最好的公立医院医院,是一家医教研为一体的医院,开放病床近一千张。当时我们所有医生都在想,这家医院该是很不错的医院了,在国内至少应该是三甲医院标准了。我们到达莫尔兹比港安顿好住宿后就到了医院,才发现这就是一个三层小洋楼,规模跟我们的乡镇卫生院差不了多少,设施简陋而陈旧,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全院的临床科室分为大外科和大内科,还有一个妇产科(mama ward),所有的病房全是大通铺,一个房间有上百人,病人超员时,两张床之间铺张苇席就是病床,由于病房没有空调,湿热的空气夹杂着消毒水+花露水+狐臭味,一起发酵那个味道之酸爽,不是世界上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终生难忘。

    这儿的医院手术室总共只有4间,一天最多能完成6台左右手术,还要看麻醉师高不高兴,可以以任何原因取消手术,曾经遇到最奇葩的理由:一个内科医生去世了,麻醉师因为感到悲伤停了当天的脑外手术,在国内是闻所未闻。设备之简陋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无影灯基本全是半盲瞎子灯,无影成了有影灯。这就是我们将要工作的地方,此后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我是神经外科专业的,所以就以神经外科为例把其中的甘苦与感想与大家分享。

    神经外科在国内已经得到蓬勃发展,全国神经外科注册医生目前已有两万余人,神经外科自鼻祖裘法祖老先生开始开展手术近70余年。然而在这里你完全不可想象,全国总共只有三个注册神经外科医生,两个在外岛,一个在莫尔兹比总医院,而莫尔兹比总医院的这位前辈于去年结肠癌去世,目前有一个莱城(lay city)名为Asther的普外科女医生(Consultant)在莫尔兹比总医院受训,另有一个叫BenjaminThmoseRegistrar)目前为非神经外科专科医生,现在全国情况充其量为两个半吧!在我来之前,他们能开展两种手术,一种叫凹陷性骨折清创术,统一一种手术方式,原破溃切口进去,将所有碎骨片咬掉即可,这也是上一届我们国家神经外科医生援助时所传授的最保险的方法,给予复位呀等等他们掌握不了;第二种手术就是脑室腹腔分流术(V-P shunt),由于这里脑积水病人多得不得了,有钱买分流管的病人就可以完善手术,这是他们这里基本完全掌握了的手术。其他的手术一眼抹黑,全不会,更不用说颅内肿瘤了。

     到这里完成的第一台手术是一台脑脓肿,由于对当地手术条件不了解,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元宵节那天,下班时想到要和队员好好过元宵节,心情非常欢愉。刚一回到驻地,就接到医院的电话,需立刻为一脑脓肿患儿做手术。患儿高烧已经昏迷,为避免脑脓肿破溃进入脑室危及患儿生命,我来不及多想,叫上队长驱车前往医院。这是一名5岁的脑脓肿患儿,由于中耳炎引起感染,已经由以前的医生实施过两次手术,又复发了。“这是第三次手术了,尽量不要再让病人及家属受苦了。”我决定立即为患儿安排手术。

    虽然是全国最好的公立医院,但医疗设施相当简陋,手术时才发现没有能升降的手术凳子几个小时体力难支,没有三顶头架不好摆体位,双击电凝一烧就粘,凝值开小了没反应,开大了爆血管,脑棉片没有,止血纱,人工硬脑膜等更没有⋯⋯;连无影灯也是半瞎有影灯,更别说高倍显微镜了。以目前的条件开展这类手术是十分困难的,与家属仔细沟通了两次,父母都是少有的受过教育的人,表示特别理解他们国家的现状,理解医生,如果孩子因手术而去了,也是上帝赐予他的,无论如何都要感谢你中国医生,只要你尽力就行!生命重于一切,佛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放下一切思想顾虑,我全身心投入到手术中:不好摆体位,就把胸部抬高;双击不行,就自制滴水器;没有脑棉,自己用纱布缝制;没有止血纱,就止血慢一点久一点,不就费点时间么;没有人工硬膜,就切点筋膜缝补;没有抗生素,就院外购买吧!没显微镜就肉眼吧,术区深处光线不行就打电筒吧,以前打电筒干也不是没干过。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多小时就这样在止血钳,手术刀,丝线,不停的传递中流逝……终于做完了,这时才感觉到由于一直低头,头颈一阵酸痛,脚因为站立时间长又胀又麻。回到驻地,月亮已高悬在天空,驻地的队友们为我留了香喷喷的饭菜,这样的元宵节,有能为巴新患者解除痛苦的自豪感,有队员们相互关心爱护的集体归属感,我心里暖暖的。其实此刻的我还不知道,有5个红薯已经放在了医院的办公室里,那是患儿家属赠送的,朴实地表达着巴新人民对中国医生的感激之情。

    另外在工作中,信教的病人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扰。有个病人是蝶骨脊脑膜瘤,患者是一名教徒,认为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是上帝的,不同意抽血检查,不同意输别人的血。在这里虽然艾滋病发病率高达0.5%,高于我国近百倍,只要病人不同意查医生就不能查,因为他们为英国联邦国家,法律适用英国法律,与我们国家一样人权为主,这可以理解。我也从当地医生了解到他们这里以基督徒为主,教徒众多,在医院里给病人做手术时科主任要带领大家先祷告,病人手术后恢复良好要感谢上帝保佑,手术失败病人救治无望也要上帝保佑,那是上帝在召唤他,希望他能进入天堂。他们的惯例是如果病人不同意检查,只要家属签字即可。然而如果不检查血液,如果不查血常规,凝血项等最基本检查,我怎么判断有无贫血,有无凝血时间延长,术中大出血怎么办。不同意自体输血,一旦发生大出血,而这里哪来自体输血装置,那不是等死么?病人家属再三表示他可以签字,一切与医生无关。这可怎么办?一方面我得尊重他们的习俗和信仰,而另一方面我得用实事求是的专业态度要求自己,因为我更需要去尊重生命。所以我与当地医生一起动之以礼,晓之以情,经过一个星期的劝解,患者及家属终于同意查血了。由于术中出血较少未予输血,顺利完成手术。    

    另外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这里医生的话语有着绝对的决定权。最开始来到这里,Dr Asther 偶尔问一下我,是否这个病很难治疗?我回答是,恶性肿瘤可能性特别大,很难治愈。然后她就给病人祷告,God bless you!第二天我就再也见不了那位病人了。发生了几次这样的情况后慢慢的我就知道医生的话医生的判断在这里有着生杀大权,所以后来我的每一次下定语之前我都要找放射及病理的授外专家们仔细商量,决不轻易说出这种如"不好治疗""治疗效果差""手术难度很大""这个病人可能活不了"这些模棱两可的话了。因为他们的医疗资源极其有限,如果效果不好,治疗难度大的病人都会被劝回去,这也许涉及他们国家公费医疗的一些缺陷,不好细说和深究。我处理的方式是每当我遇到两难的抉择时,我会扪心自问:如果是我的父母,如果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该怎么办?心中答案自现。

     从中国一个医疗资源丰富的国家到了一个医疗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度,我的援外生活才刚刚开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一切困难我们都会克服,尽一切力量去帮助他们。并在精神上为自己打气助威!《西波克拉底誓言》那熟悉的誓言仍时刻激荡在我的心田间,将一直督促我更好地完成自己此行的使命,更好地为巴新人民服务。对于我们这一代物质生活十分优越的青年人而言,援外的艰苦生活是一生中的严峻考验,也是一次人生历练,更是莫大的荣耀!但作为援外医疗队的一员,我将始终保持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这精神也将一直激励着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工作、奋勇前行!困难再大我都要坚定自己的共产党员的信念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

感动 同情 无聊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愤怒
更多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